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古代史论文_东周楚墓出土带钩整理与研究

来源:江汉考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与研究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思路 1.2 研究综述 1.2.1 楚墓出土带钩情况介绍 1.2.2 带钩研究现状 1.2.3 学界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与研究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思路

1.2 研究综述

    1.2.1 楚墓出土带钩情况介绍

    1.2.2 带钩研究现状

    1.2.3 学界对带钩研究的不足

第2章 楚墓带钩的分类与分期

2.1 楚墓出土带钩的分类

    2.1.1 楚墓带钩的分类

    2.1.2 楚墓带钩分类情况概说

2.2 楚地带钩的分期

    2.2.1 初见期(春秋晚期)

    2.2.2 发展期(战国早期)

    2.2.3 普及期(战国中期)

    2.2.4 中断期(战国晚期)

2.3 各式带钩的发展变化

    2.3.1 A型带钩的发展变化

    2.3.2 B型带钩的发展变化

    2.3.3 C型带钩的发展变化

    2.3.4 其他型带钩的发展变化

第3章 楚墓带钩的社会文化研究

3.1 楚墓带钩主要用途初探

3.2 楚墓中带钩与墓主身份之关系

    3.2.1 出土带钩楚墓的分类

    3.2.2 墓主身份等级与随葬带钩的关系

3.3 高等级楚墓出土带钩浅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文章摘要:带钩不仅是承担束系与佩戴功能的日常用器,更是多种材质与装饰共同造就的艺术品,自春秋中期以来,在各地墓葬中多有发现,为了解当时的服饰文化和社会风俗提供了独特途径。带钩于东周、秦汉最为普及,自魏晋之后渐退出历史舞台,考古上,在春秋中期以后的东周墓葬多有发现。东周是带钩发展至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南方的楚日益强大,最终雄踞大半个南方,楚墓在今鄂、湘、豫、皖等省份有大量发现,带钩便是这些楚墓中常见的随葬品之一。因此,用考古学方法研究楚墓中出土的带钩,分析和总结楚式带钩的特征以及相关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可以为我们研究楚文化亦或是整个东周社会文化都提供较大帮助。本文以楚墓中出土的带钩为研究对象,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绪论包含两个小节,一节说明了本文选题缘由、研究思路和目的,同时明确研究对象及范围,另一节为综述,主要介绍了目前学界带钩研究的现状与不足。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在参考已有的带钩分类方法上,主要依据带钩形制,将楚墓出土的带钩分为14型,各型下又有亚型与式的具体划分,并分别叙述了不同材质的带钩的类型。在分类基础上,本文又分别对楚墓带钩进行了分期与发展变化的探讨,分期包括春秋晚期的初见期,战国早期的发展期,战国中期的普及期,战国晚期的中断期,而发展变化则根据各型式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则重点放在楚墓带钩体现的文化内涵上,首先,通过楚墓带钩所出的位置及共存物,得出佩物和束系不同功能,又因其束系实例较少,并且楚地木俑所反映的服饰特征亦是少带钩束带,推测楚地带钩主要是用以佩挂,而非束系。其次,结合不同等级墓葬出土带钩情况,得出楚地带钩的使用人群是包括士及其以上的阶层,同时使用的带钩的数量和精美程度与墓葬等级呈正相关。最后,对高等级楚墓出土最多的玉带钩、错金银铁带钩和银带钩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这三种带钩同为高等级楚墓的标志,但三者又有差异。最后概述全文的收获和遗憾之处,是为总结。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6917/d.cnki.ganhu.2020.000476

论文分类号:K875.2;K22

文章来源:《江汉考古》 网址: http://www.jhkgzz.cn/qikandaodu/2021/1110/559.html



上一篇:无机化工论文_宋代湖泗窑龙窑结构与装烧工艺研
下一篇:考古论文_后石家河文化“抱鱼人偶”与祭山活动

江汉考古投稿 | 江汉考古编辑部| 江汉考古版面费 | 江汉考古论文发表 | 江汉考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江汉考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