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守护重庆历史的根脉考古工作者林必忠的故事

来源:江汉考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学代谶霸脉乌江岸巴国国王的青铜玉具剑、芙蓉江崖的摇钱树、龙溪河畔的民族岩棺、合川最早的商代陶片、江北石马河的汉代桂花酒、九龙坡陶家的汉代画像砖、三峡深处的元代壁画
学代谶霸脉乌江岸巴国国王的青铜玉具剑、芙蓉江崖的摇钱树、龙溪河畔的民族岩棺、合川最早的商代陶片、江北石马河的汉代桂花酒、九龙坡陶家的汉代画像砖、三峡深处的元代壁画墓、南岸黄桷垭的宋代窑炉……这每一件文物都足以改写重庆的地方历史,而这每一件宝贝都和林必忠休戚相关。豳执著2007年11月1日,在合JlI区盐井镇偏僻的小山包上,一处长六米、宽两米多的狭长窑炉酷似一条长龙静卧着。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林必忠仔细端详着从窑炉出土的残缺瓷杯、瓷碟、器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个窑炉可能是重庆首个宋代龙窑。”记者说:“考古是一个充满了惊喜的职业。”林必忠说:“考古其实是个‘捧着金饭碗讨饭’的行当,它需要的更多是执著、勇气和智慧。”因为一本小说《古峡迷雾》,林必忠带着几分好奇和神往选择了考古专业。然而能在这个岗位上默默付出二十多年,却源于他对历史真相的执著和保护城市文脉的使命感。林必忠用自己的方式助推着重庆从几乎没有考古发掘的上世纪80年代,进入到文物保护的自觉时代。1984年8月,林必忠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重庆市博物馆古代历史部,负责文物展览和野外考古工作。二十多年来,林必忠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年在野外工作的时间超过半年,他是重庆市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年限最长、完成考古工作量最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我曾徒步考察过长江、乌江、嘉陵江、涪江的重庆段两岸,穿越了大巴山、武陵山、方斗山、缙云山……”说起这些,林必忠带着一丝自豪。正是这些经历,让考古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生命中。这些年来,林必忠的同学、同事有不少改行的,读博士、当硕士生导师或者搞古玩鉴定,个个衣食丰裕。燃46当代党员2008.02I但真重庆一且日,4-疋立作审他在江右坝遗砍砸都残据推断,这批石器源于距今约八万年的打制石器时代(即旧石器时代),就是这22件扔在路边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石坨坨,将改写重庆的历史教科书。因为此前,距今两万五千年的有人类遗骨化石出土的铜梁文化,被普遍认为是嘉陵江流域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而林必忠发现的这批打制石器,将嘉陵江流域人类活动的年代向前推进了五万五千年!黼褰魏为解开历史的千古之谜,蚊叮虫咬、烟熏火燎、日晒雨淋、餐风宿露、山洪、毒蛇……这些都是野外考古必经的考验。而对考古工作者来说,真正的考验不是来自自然的恶劣环境,而是城市快速扩张的步伐。这些年,林必忠一直走在漩涡的中心。采访时他滔滔不绝讲了几个小时,通篇只有一个字:难。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由于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一般不主动考古,现有的考古工作主要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而进行。重庆直辖后,旧城改造、城市基本建设,到处都在动工破土,时时危及到地面、地下文物的安全。林必忠迈开了和城市发展赛跑的步伐。2005年5月,考古人员在对乌江彭水水电站施工工地考古发掘时发现,有大约十万平方米面积的明代冶锌遗址。锌在古代主要用于制造铜器的金属合剂,重庆发现如此大面积的冶锌遗址,证明重庆当时的铜器制造业非常发达。而此前,英国一直称伦敦是)台锌发源地,林必忠说,这次明代冶锌遗址的发现,证明)台锌是从中国发源流传到英国去的,这足已改写世界科技史。这样的发掘结果,却是林必忠带着考古队争分夺秒抢下来的。水电站施工场地内,有三十多处文物点将随着水电站的完工永沉在乌江奔腾的江水下。这些文物中最古老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为了抢救出更多的文物,林必忠带着考古队通宵达旦地进行勘测发掘。在极度的疲惫中,他们发现了)台锌遗址。“我们的时间太紧了,缺人手,又缺资金。”回想起那时的紧迫和巨大的精神压力,林必忠锁紧了眉头。考古队不仅要和城市建设赛跑,还要和盗墓者赛跑。2006年1月l9日,考古人员勘察到永川一处有六个墓穴的古墓群,墓内陪葬的两个谷仓陶罐内盛满明代稻谷。为保护墓群内文物,考古人员只将当地村民从墓群中取出的五件陪葬陶器、铁器带回。当天晚上,大批随葬物品全部被盗,现场仅残留部分被破坏的文物,古墓考古工作因此停滞。文物被盗并不鲜见。“重庆99Z的墓葬都被盗过,我考古二十多年,发掘汉墓上百座,只有一座是完整的!”林必忠说,“最猖狂的是在三峡库区发掘文物,由于雾大能见度低,考古队在这边挖,盗墓的在那边挖,还打起考古队的旗号。”根据法律规定,配合基本建设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在经济效益至上的年代,考古显得有点“费力不讨好”。在修建重庆某座水电站时,推土机推出了汉代的铜镜、摇钱树。根据考古队勘测,工程范围内存在几十处春秋墓和汉墓。考古所将处理意见交给施工方后,却如石沉大海。林必忠几次交涉,最后,虽然施工方同意让他们进场考古发掘,却不停地催促“快点弄,我们马上要开工了”。让林必忠没有想到的是,考古发掘还未完成,施工方却擅自开始蓄水。二十多个汉墓被永远淹没在水下。每一个发现都可能改写历史啊I望着滔滔江水,爽朗坚强的林必忠流泪了。■呐喊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重庆发现了一万二千多个文物点,而现在这些文物点有极大部分已经被毁或被盗。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文物点消亡的速度日趋加快。江北城旧城改造时,在规划范围内,下横街35号是I2008.02当代党员47黝

文章来源:《江汉考古》 网址: http://www.jhkgzz.cn/qikandaodu/2021/0620/498.html



上一篇:贵州基本建设考古问题思考
下一篇:湄洲湾的盗宝奇兵

江汉考古投稿 | 江汉考古编辑部| 江汉考古版面费 | 江汉考古论文发表 | 江汉考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江汉考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