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公众考古的新形式考古真人秀

来源:江汉考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赵玉兵(1993—),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秦汉考古、公众考古。 孙琳(1993—),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

赵玉兵(1993—),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秦汉考古、公众考古。

孙琳(1993—),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南亚与南亚史。

1 公众考古的现状

公众考古的概念来自西方,是由英语单词“Public Archaeology”翻译而来。主要的任务是在公众与考古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考古,进而为考古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考古也可以更好地服务公众。西方公众考古观念和公众考古实践不断影响中国的文物工作者。面对当下社会公众对于考古的种种看法,中国的文物工作者们越来越认识到进行公众考古的紧迫性,并且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众考古。

1.1 现今社会进行公众考古的方式

1.1.1 关于考古知识的通俗易懂的图书

这些图书的编写者主要是高校里考古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图书大多是用相对通俗的语言写成,内容主要介绍考古人学习考古的经历、对考古的感悟,介绍考古的一些重要发现等。对公众来讲,理解起来不算困难。复旦大学的高蒙河老师有几本了不起的大作,如《考古不是挖宝》①高蒙河.考古不是挖宝[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和《考古好玩》②高蒙河.考古好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等,这些著作多是由高蒙河老师的一些随笔性文章集合而成。大多从公众关注的热点出发,做一些准确但又易懂的专业解读。郑州大学研究生李子一将自己的实习经历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编成《考古入坑指南》一书③李子一.考古入坑指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漫画主要展现作者对于考古的感悟,包括对“考古是什么”“考古做什么”“考古好玩吗”等一些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许宏老师创作《最早的中国》一书④许宏.最早的中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非考古专业的人读起来也不是很困难。

1.1.2 考古文博类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的设置

主要的网站有“中国考古”“考古汇”等。“中国考古”网设置了中文版、英文版、手机版三种模式。网站版面设置上有“现场传真”“学术动态”“考古人物”“考古园地”“考古论坛”等。既有严肃的学术小论文,也有活泼的考古现场动态、考古人的随笔感受⑤中国考古网http:///zwb/。。文博考古类的微博账号有“考古人许宏”“考古汇网站”“考古中国网”“中国考古网”“考古资讯”“中国文博”“遗产君”等。账号粉丝多的有百万左右,稍微用心做的,一般都在一万以上。微博内容主要展示的还是考古发现的现场照片、一些考古界老师的言论、对某个遗址的初步研究等。由于微博的影响力以及开放性,一条好的微博通过转发、点赞和评论的方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有“文博中国”“考古”“考古中国”“考古资讯”“考古汇”等。由于微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度越来越高,微信公众号的设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对考古文博类内容感兴趣的人可以关注相关的公众号。公众号发布的消息可以及时地传递给关注的人。如果对发布的信息感兴趣,会把这条消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如果转发量大,将会获得大量的阅读量。?

1.1.3 考古工地的参观和实习

现在的博物馆和考古所以及文博部门开始试探性地和社会其他部门合作,组织学生、文博行业职工、爱好考古的群众走进考古工地参观学习。提前设计好行程,在考古工地周围设置展板,让专业的老师来讲解参观工地的发掘情况、文化内涵。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时还会让来参观的人亲身体验考古发掘。还会带他们了解考古队员的生活状况。举办小型的讨论会,让参观的人员与考古队员亲密交流,答疑解惑。

1.1.4 举办线下的考古讲座活动

考古学家们走进学校、社区、文化馆举办考古讲座。和公众面对面地交流,向公众展示真实的考古,如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郑州市第十九中学承办的2017年“遇见考古”系列活动。考古学家们走进校园,回答学生们心中的疑问,传播考古知识,让学生们对考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大学里考古文博类专业的院系都会请一些考古文博圈的知名学者来举办讲座,做得好的学校推出了考古文博沙龙的模式,不定期地邀请知名学者进行交流,如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的“维骏考古沙龙”活动。

文章来源:《江汉考古》 网址: http://www.jhkgzz.cn/qikandaodu/2021/0422/445.html



上一篇:考古视野下的古代大理
下一篇:设计考古对于回归人本设计的积极影响

江汉考古投稿 | 江汉考古编辑部| 江汉考古版面费 | 江汉考古论文发表 | 江汉考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江汉考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