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印象与感受

来源:江汉考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印象与感受荣光启(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学术简历:荣光启,男,1974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9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后
印象与感受荣光启(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学术简历:荣光启,男,1974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9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1999年春至2000年春,在桂湘黔交界的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一山区中学支援基层教育一年;2005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后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任教,2007年11月被聘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新诗研究,著有《“自由”的年代与困难的诗歌——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论》,迄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逾80篇。中图分类号:1207.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152(2009)03—0022—0l2004年的冬天,当时我在首都师大读博士,诗人刘洁岷来北京,他的到来显然是有一些目的。在此前,我只知道刘洁岷是一位国内优秀的诗人,其时我们已经收到他主编的民刊《新汉诗》,这个诗歌刊物在北京的文学圈子里反映非常好,它虽来自湖北,但所选诗人却是全国范围;而在推荐新人方面,此刊尤见功力,刊中一些从来没听说过的诗人,作品是相当的好,可以看出编者选稿的目光。很显然,他的构想中,《新汉诗》将是国内顶尖的诗歌民刊,他来北京大约是向在京的诗人组稿吧。但这一次刘洁岷带来的却是他的另一个构想,即在《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建设一个叫“现当代诗学研究”的栏目,当时我深感他对这个栏目的热情,在这种热情中,我也想起《新汉诗》中他对一些诗作的点评和对诗坛的整理把握,我当时的一个感受是,诗人刘洁岷有能力将这个栏目做好。因为我早已惊讶于刘洁岷的诗论文字,他的点评诗歌显出非常好的理论功底,他在诗歌技艺、诗人的感受力、当代诗歌目前面临的问题等方面的论述非常细致、深入,他的诗论文字有一种既深涩又灵动的风格,这在当代诗人中少有。我当时的感觉是:这恐怕只有一个自身诗歌写得不错、感受力非常好,同·22·时又自觉于诗歌写作到底是怎样一种语言艺术的诗人才能写得出来(当代诗坛还有臧棣、张桃洲、姜涛等诗人也属这样的诗论者)。他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家,又加上他比一般诗论者更置身于当代诗歌现场,他来主持这个“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再合适不过了。接下来的几年,刘洁岷的作为印证了我的看法,在和臧棣、张桃洲的合作中,他策划了许多有创见、有价值的选题,而且坚持组稿(向名家和实力新人约稿)、用稿极严的作风,硬是把《江汉大学学报》这个普通的学报办成了许多诗歌理论与创作讨论会都会谈到的一家著名学报。尽管现在也有一些学报(像毕光明主编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目前在做新诗专题研究的栏目,但在开风气、栏目和文章的质量等方面,《江汉大学学报》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仍是新诗研究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的一个品牌栏目。这个栏目的学术创新性、对新诗百年的整体观察、对当前诗歌问题的多方审视以及一定资料性,在多年后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新诗研究中,人们将不可忽视。责任编辑:蓝岭(E—mail:lanlin9777@126.tom)

文章来源:《江汉考古》 网址: http://www.jhkgzz.cn/qikandaodu/2021/0318/396.html



上一篇: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考古发现和研究综述
下一篇:选择与坚持江汉大学学报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创

江汉考古投稿 | 江汉考古编辑部| 江汉考古版面费 | 江汉考古论文发表 | 江汉考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江汉考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